各股室及二级单位:
现将《鄂托克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包联驻村工作计划》印发你们,请按照方案要求,认真贯彻落实。
鄂托克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2019年5月23日
鄂托克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
包联驻村工作计划
一、嘎查村基本情况
察汗淖尔嘎查位于乌兰镇东18公里,西邻旗政府所在地乌兰镇,南邻乌兰镇哈马日格太社区和乌兰镇乌兰柴达木嘎查,东邻乌兰镇赛罕塔拉嘎查,北邻阿尔巴斯苏木乌兰图克嘎查。辖三个牧业小组,一个农业小组,现有户籍236户546人,常住人口120户370人。总面积31万亩,拥有天然草牧场30.5万亩,水浇地4500亩,大畜260余头、小畜25000余只。嘎查现有活动场所400平方米,内设办公室、党员活动室,该党支部共有党员26名。
目前,我嘎查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海龙1户1人,2014年底已脱贫(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海龙于2018年5月14日病故);2016年有4户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,朱国宇1户1人,刘文清1户1人,尔定其其格1户2人,图孟其其格1户1人,2016年底已全部脱贫;(2018年9月2日建档立卡贫困户图孟其其格病故)。
2017、2018年识别中没有建档立卡贫困。
二、2018年包联驻村工作回顾
自2018年5月成立驻村工作队以来,我们按照旗包联办和乌兰镇政府工作要求,驻村入户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。一是协助做好嘎查“两委”换届选举各项工作,圆满完成换届任务。二是培育壮大集体经济。三是结合嘎查土地确权等工作。四是入户走访,宣传政策,通过谈话谈心增加贫困户致富信心。
在集体经济方面,我们积极争取集体经济发展项目,与旗扶贫办共落实了2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,根据嘎查立地条件,结合党员和群众的意见以及欧洲雁的发展潜力、养殖特性,由党支部牵头,创建鄂托克旗绿洲有限公司,在300亩集体土地上建成欧洲雁养殖场,井配备相应的渔业养殖等附属产业。目前,已投资近30万元,修复了5亩水库,新建欧洲雁舍等设施560平米,购买欧洲雁苗500只进行试养, 2018年底出栏450只,嘎查集体收入2.8万元。同时,为巩固扶持嘎查贫困户3户4人,利用嘎查集体经济的发展,创建“党支部+公司+贫困户”的经营模式,将党组织、党员、贫困户聚集在同一产业链上,党组织带头发展集体经济,创建公司促进贫困户就业,带动贫困户致富,贫困户通过入股等形式增加收入,建立了有效的利益廉洁机制,避免返贫现象的发生。
三、2019年工作计划
(一)调动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积极性、激活内生动力计划
不断强化驻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,敢于担当,积极作为,在基层调研的基础上,统筹谋划、适时完善扶贫举措,努力探索扶贫新方式,积极为贫困群众谋一条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路;发挥驻村干部脱贫攻坚战的生力军作用,探索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机制,确保扶贫资金的运用合规合理。在精准脱贫过程中,既要注重在物质上扶贫,也要注重在精神上扶志,做到扶贫与扶志、扶智相结合,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,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,发扬自力更生精神,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,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。
(二)十项工作任务计划、措施
2019年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包联驻村工作队将继续按照旗委、政府和旗包联办、扶贫办的要求,接受镇党委、政府的指导,积极配合嘎查“两委”班子,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围绕驻村工作十项制度、十项任务,积极做好各项帮扶工作。
重点发展嘎查集体经济,争取多方资金投入,把产业发展作为支撑和驱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引擎,坚持发展主导地位,推进各类项目建设进度,确保预期效益到位。在2018年新建欧洲雁养殖场的基础上,继续扩大养殖规模,依托嘎查自然条件、产业基础,大力发展特色养殖、民俗文化等产业,积极争取各项扶贫项目,带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稳定脱贫。同时,要注重发挥专项扶贫资金引导作用,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,通过入股分红、捆绑式发展等方式,构建贫困户稳定脱贫长效机制。
协助嘎查两委扎实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严格党员教育管理,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。在推进工作中,坚决执行“十项”工作制度,落实“十项”工作任务,引领群众增收致富。
强化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,村民委员会、村务监督委员会各司其职、各负其责的村级治理模式。创新村民议事形式,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,深入开展群众评议活动,提高民主议事、民主决策水平。
加强嘎查卫生保洁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,落实相应人员、职责、经费,探索建立以村集体和群众自筹为主、政府补助为辅的多元主体筹资机制,确保垃圾、污水等处理设施正常运行。协助好做生活垃圾治理,广泛发动群众,推进牧户生活垃圾分类减量,建设集中收运、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服务体系建设。
(三)“百企帮百村”计划
主动积极与帮扶企业对接,与企业多做交流,让企业充分认识“百企帮百村”活动的重大意义,充分发挥其自身社会扶贫作用,增强为建设新农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引导企业发挥在产业、资金、技术、管理等方面优势,通过“企业+贫困村”“企业+合作社”等模式,结合“美丽乡村”建设,帮助嘎查发展特色产业,推进种养结合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增加贫困人口收入。